常用工具 免費問醫(yī)生

強酸、強堿中毒

  強酸、強堿都屬于腐蝕劑,誤服后可造成嚴重的食管化學性灼傷。常見的強酸有硫酸和鹽酸。常見的強堿有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氯化鈉、氯化鉀和腐蝕性較弱的碳酸鈉、碳酸鉀等。

目錄
1.強酸、強堿中毒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2.強酸、強堿中毒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3.強酸、強堿中毒有哪些典型癥狀 4.強酸、強堿中毒應該如何預防 5.強酸、強堿中毒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強酸、強堿中毒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yī)治療強酸、強堿中毒的常規(guī)方法

1強酸、強堿中毒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強酸、強堿中毒是怎么引起的?簡述如下:

  1、強酸中毒

  經(jīng)口誤服,呼吸道大量吸入酸霧,皮膚接觸而致腐蝕性灼傷。由于大多數(shù)人對此知之不多,往往沒有在中毒發(fā)生后的第一時間進行處理,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后果。

  2、強堿中毒

  強堿類中毒多為直接濺灑于皮膚、粘膜、眼所致的刺激與強腐蝕、灼傷,誤服也可中毒。強堿類由皮膚或消化道進入人體,經(jīng)血液循環(huán)分布于全身,部分被中和和解毒,而吸收過量者可發(fā)生堿中毒。其大部分自腎排出,強堿較強酸更具腐蝕性,迅速吸收組織水分,溶解組織蛋白,皂化脂肪,損壞細胞膜結構,形成壞死性、深而不易愈合的潰瘍。

2強酸、強堿中毒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強酸、強堿中毒引發(fā)什么疾???簡述如下:

  1、強酸中毒

  吸入酸霧者,有嗆咳、咯血性痰、氣促、胸悶,甚至出現(xiàn)肺水腫和喉頭痙攣,并能反射性地抑制呼吸中樞,呈所謂“閃電型中毒”;嚴重者可迅速因呼吸困難和窒息而死亡。皮膚接觸可因腐蝕引起充血、水腫、壞死、潰瘍、疼痛難忍,皮膚上蓋以不同顏色的痂皮,硫酸為棕黑色,鹽酸為棕色,硝酸為白色。眼部接觸后,引起眼瞼浮腫,眼球炎癥,角膜混濁穿孔,甚至全眼炎而失明。

  2、強堿中毒

  吸入中毒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劇烈咳嗽、呼吸困難、喉頭水腫、肺水腫,甚至窒息。

3強酸、強堿中毒有哪些典型癥狀

  強酸、強堿中毒有哪些癥狀?簡述如下:

  1、強酸中毒

  吞食強酸后,口腔、咽部、食道及胃腸等處粘膜發(fā)生水皰、潰爛和灼痛,并有惡心、嘔吐、腹痛、便秘或腹瀉等癥狀,嘔吐物有酸味,含有血液和粘膜碎片。由于喉頭痙攣或水腫,可致聲音嘶啞、吞咽困難、窒息等,嚴重者可發(fā)生休克及胃穿孔。經(jīng)口服大量強酸吸收后,常發(fā)生重度酸中毒,出現(xiàn)呼吸困難、驚厥、昏迷等,部分病人有肝、腎損害,甚至發(fā)生肝壞死、尿毒癥;小兒因誤服草酸和草酸鹽中毒時,可引起低血鈣及手足搐搦;若腎小管被草酸鈣等結晶體堵塞,則可引起尿閉,強酸中毒后,恢復時大多發(fā)生食道和幽門狹窄。

  吸入中毒主要表現(xiàn)為呼吸道刺激癥狀,如嗆咳、胸悶、呼吸困難、青紫、咳出血性泡沫痰,同時有血壓下降,體溫升高,甚至發(fā)生喉痙攣,窒息死亡。

  皮膚接觸則有局部灼傷、疼痛、紅腫、壞死和潰瘍等,大面積接觸可有全身癥狀。

  2、強堿中毒

  誤服后導致口腔、咽部、食道及胃燒灼痛,腹部絞痛,流涎;嘔吐帶血的胃內容物,呈強堿性;排出血性粘液糞便,口、咽處可見糜爛創(chuàng)面,先為白色,后變?yōu)榧t色或棕色,重癥有喉頭水腫、窒息、肺水腫、休克、食道及胃穿孔,后期可致消化道狹窄。食入固體強堿時,口腔可無明顯損傷,而食管與胃腐蝕很重。毒物吸收后,發(fā)生堿中毒,患者有劇烈頭痛、低鈣性手足搐搦、昏迷等,其他可有肝、腎等內臟器官的損害,偶致急性腎功能衰竭。吸入中毒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劇烈咳嗽、呼吸困難、喉頭水腫、肺水腫,甚至窒息。接觸者主要為局部紅腫、水泡、糜爛、潰瘍等。

4強酸、強堿中毒應該如何預防

  如何預防強酸、強堿中毒?簡述如下:

  1、改革完善生產工藝,減少腐蝕劑跑、漏、冒的現(xiàn)象。

  2、加強宣傳,遵守操作規(guī)程,加強個人防護。

  3、萬一出現(xiàn)事故,應徹底沖洗。皮膚灼傷后可用大量流動清水進行沖洗,至少要沖洗10分鐘以上,然后局部使用中和。眼部灼傷,要盡量翻開眼瞼沖洗,沖洗得越早越徹底越好。

5強酸、強堿中毒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患者除了需要進行詳細的體格檢查,強酸、強堿中毒需做的實驗室檢查項目包括:血紅蛋白、血壓、動脈血氧分壓(PaO2)、血液生化六項檢查。

6強酸、強堿中毒病人的飲食宜忌

  本病患者應多吃中性食物,常見的中性食物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普通糖果、糖漿、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等)、食鹽、醋酸(食醋主要成分)、檸檬酸(調飲料酸味劑)、白酒、食用油脂(豬油、牛油、植物油等)、咖啡、茶、飲料等。

7西醫(yī)治療強酸、強堿中毒的常規(guī)方法

  強酸、強堿中毒的治療方法簡述如下:

  1、強酸中毒治療

  強酸類中毒時,一般禁忌催吐和洗胃,以免加重食道和胃壁的損傷,引起胃穿孔。立即選服2.5%氧化鎂溶液或鎂乳(75%氫氧化鎂混懸液)、石灰水的上清液(含0.17氫氧化鈣)、極稀的肥皂水、氫氧化鋁凝膠、生蛋清、牛奶等,忌用碳酸氫鈉及碳酸鈉(因可產生大量氣體導致胃穿孔)。然后給服植物油等以保護消化道粘膜。應用抗生素預防創(chuàng)面感染。靜脈輸液并加1/6mol乳酸鈉等溶液以糾正脫水、酸中毒。因草酸中毒發(fā)生手足搐搦癥時,靜脈緩注10%葡萄糖酸鈣。疼痛明顯者可用嗎啡或度冷丁等鎮(zhèn)痛劑。必要時做氣管切開術及胃造口術。食道灼傷時,應給吞入絲線一根,一頭固定于鼻外,另一頭吞入胃中以減少粘連。為了預防消化道瘢痕形成及狹窄,可在誤服強酸2~3日后酌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并考慮及早施行食道擴張術。

  吸入中毒用2%~5%碳酸氫鈉溶液霧化吸入。皮膚損傷可用大量清水沖洗,或用4%碳酸氫鈉溶液沖洗,再以生理鹽水冼凈,并按灼傷治療。

  2、強堿中毒治療

  對口服強堿中毒的病兒,不可催吐及用導管洗胃,立即內服弱酸溶液,如食用醋,1%~3%的醋酸,1%的稀鹽酸、桔汁或檸檬汁等(碳酸鹽中毒時用清水稀釋,忌用酸類,以免導致胃腸內充氣引起穿孔);繼給橄欖油或其他植物油,生蛋清水或牛奶。適當輸液,糾正脫水、堿中毒及休克等。有手足搐搦癥時,靜脈緩注10%葡萄糖酸鈣溶液。口腔粘膜損害處可用大量清水沖洗,盡快稀釋堿性物質。皮膚灼傷可用清水沖洗,對Ⅱ、Ⅲ度灼傷,沖冼后用2%醋酸濕敷。眼部被潑灑時,迅速應用大量清水沖洗(不可用酸性液體以中和堿劑),并按眼灼傷處理。其他為對癥治療和預防消化道狹窄的處理。

當前城市:
全部
【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