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視網膜脫離是一種嚴重的眼科疾病,若不及時治療,可能造成永久性視力喪失。視網膜脫離的原因主要有:
1.年齡變化,隨著年齡增長,玻璃體逐漸液化,即眼球內部的一種透明凝膠狀物質會與視網膜分離,這個過程叫玻璃體后脫離。在此過程中若對視網膜拉力過大,易導致視網膜裂孔,進而引發(fā)視網膜脫離。
2.外傷或手術,眼部遭受直接物理沖擊或進行一些眼科手術,比如白內障手術等,可能使眼內壓力變化或直接損傷視網膜,增加視網膜脫離風險。
3.高度近視,對高度近視患者來說,眼球通常比正常人更長,視網膜更加脆弱,容易出現裂孔和脫離。
4.遺傳,若家族中有視網膜脫離病史,個人患病風險相應增加。一些遺傳性疾病如晶狀體異位、馬凡氏綜合征等也與視網膜脫離有關。
5.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常見于中年或老年人及近視患者,多因視網膜周邊部變性及玻璃體和視網膜粘連引起,與年齡、遺傳、外傷等相關。
6.牽拉性視網膜脫離,多見于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外傷、玻璃體長期積血等情況,病變對視網膜產生牽拉作用致裂孔或脫離。
7.滲出性視網膜脫離,由眼內視網膜脈絡膜腫瘤、炎癥、色素上皮病變、視網膜血管病以及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等引起,這些疾病會使視網膜下液體積聚造成脫離。
預防視網膜應定期進行眼科檢查,尤其是高風險人群如高度近視者、老年人和有家族史的人。一旦出現眼前閃光、飛蚊增多或視野突然變暗等癥狀,應立即就醫(yī)治療,避免視力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