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彩牛養(yǎng)生 > 中藥庫 > > 葛根

葛根 【別名】甘葛、葛藤、葛條根

適應癥葛根具有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的功效??芍髦瓮飧邪l(fā)熱頭痛及高血壓頸項強痛,中氣下陷導致的腹痛腹瀉、麻疹等。

【名稱概述】

葛根,中藥名。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習稱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鮮切成厚片或小塊;干燥。甘、辛,涼。有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之功。常用于表證發(fā)熱,項背強痛,麻疹不透,熱病口渴,陰虛消渴,熱瀉熱痢,脾虛泄瀉。

【生長分布】

主產(chǎn)于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歸經(jīng)】

性涼,味甘、辛。歸脾、胃、肺經(jīng)。

【主要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藤本;全株被黃褐色粗毛;葉具長柄,葉片菱狀圓形,兩面均被白色伏生短茸毛;總狀花序腋生;花密生,蝶形花藍紫色或紫色。

【采收加工】

秋、冬兩季采挖,趁鮮切成厚片或小塊,干燥。

【性狀鑒別】

表面黃白色或淡棕色;纖維性強;有縱皺紋。

【功能主治】

葛根具有解肌退熱、透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的功效??芍髦瓮飧邪l(fā)熱頭痛及高血壓頸項強痛,中氣下陷導致的腹痛腹瀉、麻疹等。

【用法用量】

煎服,9~15克;解肌退熱、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陽止瀉宜煨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用。

【偏方妙用】

1、治氣喘汗出:葛根15克,炙甘草6克,黃芩,黃連各9克。水煎服

2、治外感風熱:葛根、柴胡、黃芩、赤芍、貝母各6克,甘草、丹皮各3克,知母5克,生地黃9克。水煎服。

標簽:

相關文章
專家科普視頻推薦精選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