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免費問醫(yī)生

脊髓受損后怎么恢復功能

2025-03-19來源:彩牛養(yǎng)生   

導讀急性期以呼吸訓練與關節(jié)被動活動為主,預防深靜脈血栓。亞急性期開展床上體位轉移訓練,C5以上損傷重點訓練膈肌呼吸,C6以下逐步練習抓握、翻身。慢性期增加站立床訓練與步態(tài)矯正,借助重心轉移架提升軀干控制能力。...

  脊髓受損后功能恢復需通過早期康復訓練、功能性電刺激、體位管理、膀胱腸道功能重建訓練、心理支持干預等方面綜合干預,如有疑慮,建議提前就醫(yī)咨詢。具體分析如下:

  1、早期康復訓練:急性期以呼吸訓練與關節(jié)被動活動為主,預防深靜脈血栓。亞急性期開展床上體位轉移訓練,C5以上損傷重點訓練膈肌呼吸,C6以下逐步練習抓握、翻身。慢性期增加站立床訓練與步態(tài)矯正,借助重心轉移架提升軀干控制能力。

  2、功能性電刺激:采用植入式電極或體表電極對股四頭肌、脛前肌進行電刺激,參數設置為雙向方波、脈寬300μs,強度以誘發(fā)可見肌肉收縮為準。每日兩次,每次30分鐘,配合運動想象療法激活脊髓休眠通路。

  3、體位管理:每1-2小時軸向翻身一次,保持脊柱中立位。使用交替式充氣床墊分散體壓,骨突部位敷貼泡沫敷料。坐位訓練時佩戴胸腰骶矯形器,避免脊柱后凸畸形加重。

  4、膀胱腸道功能重建訓練:實施定時飲水計劃配合Crede手法排尿,建立反射性膀胱。腸道管理采用數字刺激與生物反饋訓練,每日定時使用甘油栓劑建立排便反射。嚴重尿潴留者需間歇導尿配合抗膽堿能藥物。

  5、心理支持干預:通過認知行為療法緩解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設立階段性康復目標增強自我效能感。組建病友支持小組促進經驗交流,職業(yè)康復師協助進行職業(yè)技能再評估與崗位適配。

  脊髓損傷后應建立每日康復日志,家屬需掌握間歇導尿與皮膚檢查規(guī)范,每月復查腎功能及泌尿系超聲。若出現持續(xù)痙攣或感覺平面上升,需立即就醫(yī)排查脊髓繼發(fā)性損傷。

  【參考文獻】

  [1]葉會躍,朱慧.脊柱損傷的應急處理注意事項[N].大眾健康報,2025-01-03(014).

  [2]展立芬,艾坤,曾學究,等.脊髓損傷后重建膀胱排尿反射在神經源性膀胱中的運用與展望[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24,28(18):2925-2931.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