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免費問醫(yī)生
張露
張露副主任醫(yī)師
山東省立醫(yī)院 婦科
以下內容由專家編審
胎兒生長發(fā)育指標

雙頂徑(BPD)

孕40周時雙頂徑的平均值約為9.28±0.50cm。雙頂徑是指胎兒頭部左右兩側之間最寬部位的長度,可用于評估胎兒頭部的大小,從而推測胎兒能否順利通過產道。如果雙頂徑過大,可能會增加順產的難度。

頭圍(HC)

孕40周頭圍的平均值約為34.5cm左右。頭圍反映了胎兒頭部的周長,與雙頂徑一起綜合評估胎兒頭部的大小和形態(tài),對于判斷胎兒腦部發(fā)育情況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腹圍(AC)

孕40周腹圍的平均值約為31.49±2.79cm。腹圍主要反映胎兒腹部的發(fā)育情況,可用于估算胎兒的體重。腹圍過大可能提示胎兒腹部脂肪堆積較多或存在腹水等異常情況,腹圍過小則可能與胎兒生長受限有關。

股骨長(FL)

孕40周股骨長的平均值約為7.40±0.53cm。股骨長是指胎兒大腿骨的長度,可用于評估胎兒下肢的發(fā)育情況。股骨長與雙頂徑等指標相結合,可以更準確地估算胎兒的體重和身體比例是否協(xié)調。

胎位

頭位

胎兒頭部朝下,是最常見的正常胎位,有利于順產。頭位又可分為枕前位、枕后位等不同類型,其中枕前位是最有利于分娩的胎位,而枕后位可能會導致產程延長或難產的幾率增加。

臀位

胎兒臀部朝下,頭部在上。臀位分娩時,胎兒頭部最后娩出,可能會增加難產和新生兒窒息的風險,因此大多數(shù)臀位胎兒會選擇剖宮產分娩。

橫位

胎兒橫臥于子宮內,是一種較為危險的胎位,無法經(jīng)陰道分娩,必須通過剖宮產結束妊娠。

羊水量

羊水指數(shù)(AFI)

羊水指數(shù)是指以孕婦的臍部為中心,將腹部劃分為四個象限,分別測量每個象限內羊水的最大深度,然后將四個象限的測量值相加得到的總和。孕40周時羊水指數(shù)的正常范圍一般在5-25cm之間。羊水指數(shù)小于5cm提示羊水過少,可能導致胎兒宮內缺氧、胎兒肢體與羊膜腔壁粘連等并發(fā)癥;羊水指數(shù)大于25cm則提示羊水過多,可能與胎兒結構異常、妊娠期糖尿病等因素有關。

羊水最大深度(DVP)

羊水最大深度是指測量孕婦腹部單一象限內羊水的最大深度,正常范圍為2-8cm。羊水最大深度小于2cm同樣提示羊水過少,而大于8cm則可能存在羊水過多的情況。

胎盤

胎盤位置

正常情況下,胎盤應位于子宮的前壁、后壁或側壁。如果胎盤位置過低,覆蓋宮頸內口或部分覆蓋宮頸內口,則為前置胎盤,會導致孕婦在孕期出現(xiàn)無痛性陰道流血,增加早產、產后出血等風險,分娩方式一般選擇剖宮產。

胎盤成熟度

胎盤成熟度分為0級、Ⅰ級、Ⅱ級和Ⅲ級。孕40周時胎盤成熟度一般為Ⅲ級,但也有部分孕婦的胎盤成熟度可能為Ⅱ級+或Ⅲ級早期等。胎盤成熟度與胎兒的生長發(fā)育和孕周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并不是絕對的。如果胎盤成熟度過高,如Ⅲ級+且伴有羊水過少等情況,可能提示胎盤功能減退,會影響胎兒的血液供應和營養(yǎng)物質交換,需要密切關注胎兒的情況,必要時及時終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