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免費問醫(yī)生

半腱肌

所屬科室:外科,普通外科
王磊
王磊主任醫(y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普通外科
本文由彩牛醫(yī)生原創(chuàng),經專業(yè)醫(yī)師審核校對

半腱肌屬于大腿后群肌,是人體肌肉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

半腱肌與半膜肌、股二頭肌共同構成了腘繩肌。

半腱肌在維持膝關節(jié)和髖關節(jié)的穩(wěn)定以及人體正常運動方面發(fā)揮著關鍵作用。

位置

半腱肌位于大腿后側,起自坐骨結節(jié),止于脛骨近端內側。在體表,大致位于大腿后部的內側部分。當腿部微微彎曲時,可以在大腿后側內側摸到一塊比較明顯的肌肉,這其中就包括半腱肌。

參考文獻
[1]馬延兵,計勝峰,周勁松,等.數字時代人體解剖學實驗室教學環(huán)境建設與科學管理[J].醫(y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4,32(03):315-319.
[2]李翠霞,韋婧,黃云楨.基于行動導向的“骨骼肌肉功能解剖”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實踐[J].大學,2020,(26):5-6.

半腱肌是長肌,由肌腹和肌腱兩部分組成。肌腹是肌肉的中間部分,主要由肌纖維構成,能夠收縮產生力量。肌腱則是連接肌肉和骨骼的堅韌組織,半腱肌可以將肌腹產生的力量有效地傳遞到骨骼上,從而帶動關節(jié)的運動。從組織學角度看,肌腹包含許多肌束,肌束又由眾多的肌纖維組成,這些肌纖維內含有肌原纖維等結構,能夠通過肌絲滑動實現肌肉收縮。


參考文獻
[1]馬延兵,計勝峰,周勁松,等.數字時代人體解剖學實驗室教學環(huán)境建設與科學管理[J].醫(y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4,32(03):315-319.
[2]李翠霞,韋婧,黃云楨.基于行動導向的“骨骼肌肉功能解剖”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實踐[J].大學,2020,(26):5-6.

半腱肌的功能主要有屈膝功能、伸髖功能、穩(wěn)定關節(jié)等。具體分析如下:

屈膝功能

半腱肌是膝關節(jié)的屈肌,在腿部彎曲動作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比如在坐下、蹲下以及上下樓梯時,半腱肌收縮,使膝關節(jié)彎曲,幫助身體完成這些動作。

伸髖功能

半腱肌還參與髖關節(jié)的伸展動作。如在行走過程中,當腳離開地面,半腱肌協(xié)同其他肌肉一起伸展髖關節(jié),推動身體向前。

穩(wěn)定關節(jié)

半腱肌對膝關節(jié)和髖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也至關重要。在運動過程中,它能夠防止關節(jié)過度伸展或扭曲,減少受傷的風險。


參考文獻
[1]馬延兵,計勝峰,周勁松,等.數字時代人體解剖學實驗室教學環(huán)境建設與科學管理[J].醫(y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4,32(03):315-319.
[2]李翠霞,韋婧,黃云楨.基于行動導向的“骨骼肌肉功能解剖”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實踐[J].大學,2020,(26):5-6.

為了維護半腱肌的健康,日常飲食應注重營養(yǎng)均衡,多吃含有豐富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的食物,適當補充含豐富鈣質的蛋奶制品等,并可口服維生素D促進鈣質吸收,加強骨密度同時也可以增加半腱肌的肌肉強度。

參考文獻
[1]馬延兵,計勝峰,周勁松,等.數字時代人體解剖學實驗室教學環(huán)境建設與科學管理[J].醫(y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4,32(03):315-319.
[2]李翠霞,韋婧,黃云楨.基于行動導向的“骨骼肌肉功能解剖”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實踐[J].大學,2020,(26):5-6.

通過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強半腱肌的力量和耐力,包括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可以有效地鍛煉半腱肌,提高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針對性力量訓練,如腿部彎舉、直腿硬拉等,能夠專門鍛煉半腱肌,提高力量和爆發(fā)力。


參考文獻
[1]馬延兵,計勝峰,周勁松,等.數字時代人體解剖學實驗室教學環(huán)境建設與科學管理[J].醫(y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4,32(03):315-319.
[2]李翠霞,韋婧,黃云楨.基于行動導向的“骨骼肌肉功能解剖”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實踐[J].大學,2020,(26):5-6.

半腱肌的日常養(yǎng)護包括:良好睡眠,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學習和工作間歇進行適當小憩,有助于半腱肌養(yǎng)護。適當按摩,在運動后對半腱肌進行適當按摩放松,如按揉腘繩肌,使半腱肌得到徹底放松。避免久坐,長期坐姿或臥床可能導致肌肉過度緊縮,應適時起身活動,避免久坐。


參考文獻
[1]馬延兵,計勝峰,周勁松,等.數字時代人體解剖學實驗室教學環(huán)境建設與科學管理[J].醫(y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4,32(03):315-319.
[2]李翠霞,韋婧,黃云楨.基于行動導向的“骨骼肌肉功能解剖”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實踐[J].大學,2020,(26):5-6.

當半腱肌健康時,人體能夠順利完成各種需要膝關節(jié)和髖關節(jié)參與的動作,如行走、跑步、跳躍等,并且動作協(xié)調、流暢,沒有疼痛或不適感。

健康的半腱肌具有良好的彈性,在拉伸和收縮過程中能夠迅速恢復原狀。比如在進行簡單的腿部伸展測試時,半腱肌能夠輕松地被拉伸到一定程度,并且在放松后不會出現肌肉僵硬的情況。


參考文獻
[1]馬延兵,計勝峰,周勁松,等.數字時代人體解剖學實驗室教學環(huán)境建設與科學管理[J].醫(y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4,32(03):315-319.
[2]李翠霞,韋婧,黃云楨.基于行動導向的“骨骼肌肉功能解剖”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實踐[J].大學,2020,(26):5-6.

半腱肌受損的異常癥狀有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具體分析如下:

疼痛

半腱肌拉傷或勞損時,最常見的癥狀是疼痛。這種疼痛可能是急性的,比如在運動過程中突然發(fā)生,也可能是慢性的,由于長期的不良姿勢或過度使用導致。疼痛的位置主要在大腿后側內側,活動腿部時疼痛會加劇。

腫脹

受傷后,半腱肌周圍可能會出現腫脹。這是因為肌肉組織受損后,身體會產生炎癥反應,導致局部液體滲出,從而引起腫脹。

活動受限

由于疼痛和腫脹,膝關節(jié)和髖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會受到限制。患者可能會發(fā)現很難完全伸直或彎曲腿部,影響正常的行走、跑步等活動。

若有上述任意癥狀,建議及時就醫(yī)。

參考文獻
[1]馬延兵,計勝峰,周勁松,等.數字時代人體解剖學實驗室教學環(huán)境建設與科學管理[J].醫(y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4,32(03):315-319.
[2]李翠霞,韋婧,黃云楨.基于行動導向的“骨骼肌肉功能解剖”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實踐[J].大學,2020,(26):5-6.

半腱肌的影響因素有年齡、運動習慣、營養(yǎng)狀況等。具體分析如下:

年齡

隨著年齡的增長,半腱肌的肌肉質量和力量會逐漸下降。這是因為人體的肌肉蛋白質合成能力減弱,同時神經肌肉的控制能力也會變差。如老年人的半腱肌力量相對年輕人會明顯減弱,在運動過程中更容易疲勞和受傷。

運動習慣

長期缺乏運動可能導致半腱肌萎縮、力量不足。相反,過度運動或者運動方式不當,如突然增加運動強度或運動時姿勢不正確可能會引起半腱肌的拉傷或勞損。

營養(yǎng)狀況

如果身體缺乏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yǎng)成分,半腱肌的修復和生長就會受到影響。例如,蛋白質缺乏會導致肌肉萎縮,維生素 D 缺乏會影響鈣的吸收,進而影響半腱肌附著的骨骼健康。


參考文獻
[1]馬延兵,計勝峰,周勁松,等.數字時代人體解剖學實驗室教學環(huán)境建設與科學管理[J].醫(y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4,32(03):315-319.
[2]李翠霞,韋婧,黃云楨.基于行動導向的“骨骼肌肉功能解剖”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實踐[J].大學,2020,(26):5-6.

可以采用單腿屈膝測試。單腿站立,另一只腿屈膝,盡量將腳跟靠近臀部,觀察能否順利完成動作以及動作過程中的力量感。如果感覺力量不足或者在動作過程中出現疼痛,可能提示半腱肌力量有問題。

進行直腿彎腰測試,雙腿伸直,緩慢彎腰,看雙手能夠觸摸到腿部的位置。如果很難觸摸到膝蓋以下,可能說明半腱肌柔韌性較差。



參考文獻
[1]馬延兵,計勝峰,周勁松,等.數字時代人體解剖學實驗室教學環(huán)境建設與科學管理[J].醫(y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4,32(03):315-319.
[2]李翠霞,韋婧,黃云楨.基于行動導向的“骨骼肌肉功能解剖”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實踐[J].大學,2020,(26):5-6.

半腱肌的常用檢查有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等。具體分析如下:

體格檢查

醫(yī)生會通過觸診來檢查半腱肌。觸診時,患者需要放松腿部肌肉,醫(yī)生會用手指觸摸半腱肌,檢查是否有壓痛、腫脹或結節(jié)等異常情況。同時,還會進行關節(jié)活動度檢查,觀察膝關節(jié)和髖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是否正常,以此來判斷半腱肌是否存在損傷。

影像學檢查

磁共振成像MRI是檢查半腱肌損傷的常用方法。MRI 能夠清晰地顯示半腱肌的內部結構,包括肌肉、肌腱是否有撕裂、拉傷以及炎癥等情況。超聲檢查也可以用于半腱肌的檢查,可以動態(tài)觀察肌肉的運動情況,對于發(fā)現一些肌肉的細微損傷也有幫助。


參考文獻
[1]馬延兵,計勝峰,周勁松,等.數字時代人體解剖學實驗室教學環(huán)境建設與科學管理[J].醫(y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4,32(03):315-319.
[2]李翠霞,韋婧,黃云楨.基于行動導向的“骨骼肌肉功能解剖”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實踐[J].大學,2020,(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