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腫瘤在內分泌腺腫瘤中最為常見,因位于頸部易被發(fā)現(xiàn)。胸腔內甲狀腺腫為胸骨后或縱隔單純甲狀腺腫大或甲狀腺腫瘤,因其位于胸骨后或縱隔內,不易被發(fā)現(xiàn),給診斷和治療帶來一定困難。胸內甲狀腺腫與頸部甲狀腺腫一樣,為多發(fā)性結節(jié)性非毒性良性甲狀腺腫瘤,有時腫瘤的良惡性,以及腫瘤與結節(jié)性增生之間在手術前是不易確定的,甚至在病理組織學上亦很有爭論。
胸內甲狀腺腫
- 目錄
- 1.胸內甲狀腺腫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2.胸內甲狀腺腫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3.胸內甲狀腺腫有哪些典型癥狀 4.胸內甲狀腺腫應該如何預防 5.胸內甲狀腺腫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胸內甲狀腺腫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yī)治療胸內甲狀腺腫的常規(guī)方法
1胸內甲狀腺腫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本病包括假性胸內甲狀腺腫瘤和真性胸內甲狀腺腫瘤。假性胸內甲狀腺腫瘤為頸部甲狀腺在胸腔內延伸。真性胸內甲狀腺瘤為先天性引起的。胸內甲狀腺是原本位于頸部的甲狀腺,由于下級或峽部的腺瘤或結節(jié)受重力的作用,以及頸部屈伸、吞咽、胸內負壓的作用而墜入胸骨后上縱隔所致。胸腔內甲狀腺腫可部分或全部位于胸腔內,依其生成的來源分為兩類:
1、胸骨后甲狀腺腫?均位于前縱隔,與頸部甲狀腺有直接聯(lián)系,又稱繼發(fā)性胸骨后甲狀腺腫,此病變?yōu)樾貎燃谞钕倌[的絕大多數(shù)。其發(fā)生的原因往往原來是頸部甲狀腺腫,位于頸前兩深筋膜間,兩側有頸前肌限制。因甲狀腺自身重力的作用,使其漸下墜。最后發(fā)展到進入胸廓入口,后受到胸腔內負壓的吸引,使正常的或腫大的甲狀腺部分或完全墜入胸骨后間隙內,故又可稱為墜入性胸腔內甲狀腺腫,根據(jù)其墜入程度,又可分為部分型或完全型。臨床上所見的胸內甲狀腺腫病例,大多數(shù)屬此類型,其血供主要來源于甲狀腺下動脈及其分支。
2、真性胸內甲狀腺腫?它與位于前縱隔的胸骨后甲狀腺情況相反,其胸內甲狀腺多數(shù)位于內臟縱隔。其進入胸腔后,位于大血管的內后方與氣管很近,此類胸內甲狀腺腫與頸部甲狀腺僅有血管和纖維索相連或無任何相連。無任何相連者亦可稱為原發(fā)性或迷走型胸內甲狀腺腫,是因病人胚胎時期在縱隔內遺存的甲狀腺組織,后漸發(fā)展為甲狀腺腫瘤,其血供來源于胸內血管,多位于中、后縱隔,下縱隔僅占10%~15%,少數(shù)可接近膈肌水平。腫物與氣管的關系密切,有時甚至位于食管的后方,但較少見。
2胸內甲狀腺腫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極少數(shù)病例可有喉返神經(jīng)麻痹,本病進行手術治療時也會出現(xiàn)一系列并發(fā)癥。
1、術中喉返神經(jīng)的損傷:因此術中任何切口施術時,均應盡量從甲狀腺被膜內分離。如為頸叢麻醉施術時,術中有必要與病人進行對話,均可避免喉返神經(jīng)損傷。
2、術后出血、致氣管壓迫性窒息:手術時甲狀腺殘端應行重疊褥式縫合,甲狀腺上下動脈結扎牢靠。手術分離盡量在包膜內,防止損傷周圍組織,引起意外組織損傷出血。術畢時創(chuàng)口內常規(guī)放置負壓吸引,及時引流創(chuàng)面滲血,并便于觀察有無活動性出血。
3、氣管塌陷或狹窄:較大的墜入性胸內甲狀腺腫長期壓迫氣管,可使氣管延長變形而扭曲。術中發(fā)現(xiàn)氣管壁較軟化時,應將其與頸前部肌群縫合固定,防止術后氣管塌陷或發(fā)生狹窄。如出現(xiàn)急性呼吸道梗阻癥狀時應即行氣管切開術,保證呼吸道通暢。
3胸內甲狀腺腫有哪些典型癥狀
胸內甲狀腺多見于女性,病史較長,主訴為呼吸困難,數(shù)年或十數(shù)年,且逐漸加重,同時有頸部腫塊。甲狀腺下緣一般不能觸及,有些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駝背、頸部粗短、肥胖、部分病人往往有甲狀腺手術史。
無癥狀病例約占30%,臨床癥狀主要是由于腫塊壓迫周圍器官引起,如壓迫氣管引起呼吸困難、喘鳴。壓迫上腔靜脈引起上胸部及頸部表淺靜脈怒張、上肢水腫等上腔靜脈綜合征。壓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難,但因食管較氣管柔軟,即使食管受壓或移位,仍可容易地躲避腫瘤的壓力,故以上癥狀往往很少出現(xiàn)。癥狀的輕重與腫塊的大小、部位有關,單純性胸內甲狀腺腫明顯增大時,才出現(xiàn)壓迫癥狀,因胸骨后間隙狹窄,故胸骨后甲狀腺腫即使腫瘤不大亦可在早期出現(xiàn)癥狀。個別病人因腫塊嵌頓在胸廓入口處或自發(fā)性、外傷性出血而引起急性呼吸困難,嚴重時由于腫瘤長期壓迫氣管導致軟化甚至令病人有窒息感,這些癥狀可在仰臥或頭移向患側時加重。如有聲音嘶啞,甚至于失聲,常為惡性腫瘤壓迫喉返神經(jīng)所致。良性胸內甲狀腺腫對喉返神經(jīng)壓迫極少見,Horner綜合征為腫瘤下降至后縱隔壓迫交感神經(jīng)所引起的,但不多見。至于伴有心慌、氣急、盜汗、高血壓等,則提示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存在。
4胸內甲狀腺腫應該如何預防
胸內甲狀腺是原本位于頸部的甲狀腺,由于下級或峽部的腺瘤或結節(jié)受重力的作用,以及頸部屈伸、吞咽,胸內負壓的作用而墜入胸骨后上縱隔所致。積極治療原發(fā)病,杜絕接觸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學物質。一旦發(fā)病要及時治療,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是預防的關鍵。
5胸內甲狀腺腫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甲狀腺腫瘤在內分泌腺腫瘤中最為常見,因位于頸部易被發(fā)現(xiàn),臨床檢查通常采取實驗室檢查和其他輔助檢查。
一、實驗室檢查
合并有甲亢時,可有血清T3、T4升高,TSH降低。
二、其他輔助檢查
1、胸部X線
(1)當胸骨后甲狀腺腫較小時,縱隔陰影并不增寬,這時如仔細觀察則可見上縱隔密度稍增高,??蓧浩葰夤?,可借氣管的弧形壓跡而推測有腫瘤的存在。當腫瘤增大后,上縱隔陰影可向一或兩側增寬。如腫瘤發(fā)生在右葉,則縱隔陰影向右側呈弧狀突出,大者也可稍向左側突出。如發(fā)生在左葉,當腫瘤小時陰影僅向左側突出,大時陰影可同時向右側突出。如腫瘤發(fā)生于兩側或峽部,縱隔陰影向兩側呈弧狀突出。由于主動脈弓比較固定對腫瘤壓力的抵抗較大,所以縱隔陰影主要向右側突出,同時腫大的甲狀腺可壓迫主動脈弓向左下方移位。
(2)甲狀腺腫體積較大時,可壓迫氣管使其向對側和后方移位。位于氣管后方者,壓迫氣管向前方和對側移位,氣管兩側受壓時呈劍鞘狀變形。一般氣管的彎度較大,往往一直延伸到頸部,終止于喉頭處,這種現(xiàn)象是甲狀腺腫的有力證據(jù)。
(3)胸骨后甲狀腺腫的陰影常與頸部軟組織相連接,在透視或X線片上,往往可見上縱隔的腫瘤陰影向頸部延伸。根據(jù)此點,常??膳c其他縱隔腫瘤相鑒別。由于腫塊常與氣管緊密相連,在吞咽動作時有向上運動的現(xiàn)象,但如無這種運動也不能完全排除本癥的可能性。
(4)食管也可被壓向左或右側移位,腫瘤偶爾也可嵌入食管和氣管之間,使兩者間距增寬,如食管黏膜有破壞現(xiàn)象是惡性腫瘤的證據(jù)。
(5)良性甲狀腺腫瘤邊緣可稍呈分葉狀,惡性腫瘤呈波浪狀。腫瘤陰影密度均勻,有時可有鈣化,常呈塊狀或點狀。在邊緣的可呈弧狀,但不能以有無鈣化來鑒別腫瘤的良、惡性,惡性腫瘤可向肺部或骨骼轉移。
(6)縱隔充氣造影能使甲狀腺腫瘤清晰顯示,應用橫斷體層攝影檢查可見腫塊位于主動脈的前上方。
2、CT檢查
CT可以更加詳細地了解腫塊的情況,可見腫塊與頸部甲狀腺相連續(xù),位于氣管前間隙內,亦可伸入到氣管與食管之后方。邊界清晰,伴有點狀、環(huán)狀鈣化。腫物多為實質性陰影,密度不均勻,伴有不增強的低密度區(qū)。CT值高于周圍肌肉組織,常為50~70HU,有時可達110~300HU,囊性區(qū)CT值15~35HU。
3、B超、MRI和DSA
B超可以明確腫塊是囊性或實性。MRI幫助了解腫塊與周圍大血管的關系,排除血管瘤的可能。DSA幫助了解腫塊血供來源及腫塊本身的血液循環(huán)情況。
4、放射性核素131I檢查
此檢查可幫助確定腫塊是否為甲狀腺組織,也可確定其大小、位置或有無繼發(fā)甲亢的熱結節(jié)。
6胸內甲狀腺腫病人的飲食宜忌
患者在飲食方面應注意不吃陳舊變質或刺激性的東西,少吃薰、烤、腌泡、油炸、過咸的食品,多喝蘑菇湯、酸奶,多吃高蛋白、多維生素、低動物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鮮水果、蔬菜?;颊哌€要注意要特別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A、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以及含維生素E的食物。
7西醫(yī)治療胸內甲狀腺腫的常規(guī)方法
治療原則為手術切除,無論是胸內甲狀腺或異位迷走的甲狀腺,無論是良性或惡性的結節(jié)性腫大,均應手術切除,以免發(fā)生嚴重呼吸道梗阻癥狀或繼發(fā)性炎癥引起的粘連。胸內甲狀腺腫多有壓迫癥狀,部分有繼發(fā)性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狀,其惡變的傾向較大,為2%~20%,故胸內甲狀腺腫一旦診斷明確應盡早行胸內甲狀腺腫及甲狀腺腫瘤切除。手術方法因腫塊的部位、深度、形狀、大小及與周圍器官的關系而定。對有繼發(fā)性甲亢者,術前應充分行抗甲亢藥物治療,待準備充分后方可行手術。手術應充分考慮以下幾方面。
一、麻醉選擇可根據(jù)手術切口而不同
1、頸神經(jīng)叢麻醉或局麻:主要適用于頸部低位領狀切口、腫物較小的手術。病人術中處于清醒狀態(tài)下,可配合吞咽、鼓氣動作,使腫物易上抬便于手術操作,且可與病人行對話防止喉返神經(jīng)損傷。
2、全身麻醉:適用于腫塊較大,位置較深或完全位于胸內或有呼吸困難,或術前X線片證實有氣管受壓、移位及上腔靜脈壓迫癥或伴甲亢的病人。術中可保證充分供氧,保持呼吸道通暢,保證呼吸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穩(wěn)定,使手術順利施行。
二、手術切口
1、頸部低位領狀切口:適用于多數(shù)位于胸骨后,前上縱隔的墜入性胸內甲狀腺腫可經(jīng)此切口取出,便于術中處理來自甲狀腺下動脈的營養(yǎng)分支血管,減少損傷喉返神經(jīng)的機會,易于辨認并保護甲狀腺旁腺,同時可向上游離切除頸甲狀腺組織。
2、頸部低領狀切口加胸骨正中劈開:在低領切口下方垂直延長呈Y形,并縱劈胸骨上半部,擴大胸廓入口取出腫物。
3、胸部切口:一般采用前外側切口,術野寬闊、暴露良好。適用于不伴有頸部腫物的迷走性胸內甲狀腺腫或診斷不明確者,對于術前已明確甲狀腺腫塊位于后縱隔者可選用后外側切口。
4、頸胸聯(lián)合切口:頸部與胸部切口同時施行,胸部大部分采用前外側切口,僅少數(shù)后外側切口。術者用手在胸內將甲狀腺腫游離并推向頸部,然后切除。適應證與開胸法基本相同,但它可以減少對甲狀腺下動脈及喉返神經(jīng)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