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形細胞瘤為一種生長于腦部的慢性腫瘤,生長緩慢,病程較長,自出現癥狀至就診時平均2年,有時可長達10年。由于腦部腫瘤會造成顱內壓增高,可引起一般性癥狀,也于病變的部位和腫瘤的病理類型及生物學特性的不同,其也比引起局部性癥狀。
1.一般癥狀
腫瘤的不斷生長占據顱腔內空間,腫瘤阻塞腦脊液循環(huán)通路造成腦內積水和(或)腦水腫,腦脊液的回吸收障礙等均可造成顱內壓增高,正常顱腔容積比腦組織約大10%,當腦組織的體積增加8%~10%時尚可能無顱高壓癥狀的出現,而當顱內占位病變占據150ml以上的容積時即可能產生相應的顱高壓癥狀,大腦半球的星形細胞瘤發(fā)病緩慢,病程較長,多數先出現由于腫瘤直接破壞所造成的定位體征和癥狀,隨后又出現顱內壓增高的癥狀,小腦星形細胞瘤由于較早的影響腦脊液循環(huán)通路,多先出現顱內壓增高癥狀,腦干的星形細胞瘤進展較快,病程較短,早期出現腦神經損害和錐體束征,而顱內壓增高的癥狀常見于晚期,顱內壓增高的癥狀主要包括頭疼,嘔吐,視盤水腫,視力視野改變,癲癇,復視,頭顱擴大(兒童期)和生命體征的改變等。
2.不同性質腫瘤的臨床表現
(1)星形細胞瘤:生長緩慢,病程常長達數年,平均3.5年,多數患者呈緩慢進行性發(fā)展,癲癇常為首發(fā)癥狀,50%患者以癲癇起病,75%患者有頭痛,50%有精神運動性肌無力,出現嘔吐與明顯意識障礙分別為33%與20%,神經系統(tǒng)檢查多數患者有視盤水腫與腦神經障礙,均占60%,近半數患者出現肢體肌無力,而出現言語困難,感覺障礙,視野改變者也分別為20%。
(2)間變性星形細胞瘤:病程較星形細胞瘤短,平均6~24個月,大腦半球病灶主要臨床癥狀為頭痛(71%),精神癥狀(51%),肢體無力(40%),嘔吐(29%),言語困難(26%),視力改變(23%)及嗜睡(22%),癲癇發(fā)作少見,神經系統(tǒng)檢查可發(fā)現偏癱(59%),視盤水腫(47%),腦神經損害表現(46%),偏盲(32%),偏身感覺缺失(32%),發(fā)病呈進行性加重,部分可出現突然惡化,間腦腫瘤早期即可有顱內壓增高表現,有偏癱,神經性無力,記憶力減退,意識混亂及癲癇與內分泌紊亂癥狀,前視路腫瘤病情發(fā)展迅速,自單側視力下降到雙側失明多不超過2個月,常伴有頭痛,發(fā)熱與尿崩,晚期可見眼底視盤腫脹及動靜脈阻塞表現。
(3)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一般病程較長,前視路型腫瘤位于眶內者主要表現為視力受損伴有無痛性突眼,可有不同類型的偏盲,斜視及視神經萎縮,腫瘤位于視交叉者則多以雙側視力受影響,有視盤水腫,斜視,視神經萎縮及頭痛,下丘腦型腫瘤多有內分泌紊亂,間腦綜合征,Fr?lich綜合征與早熟,直徑2cm以上的腫瘤可引起腦積水,腦干型腫瘤以腫瘤平面交叉性癱瘓為主要表現,大腦型腫瘤可出現癲癇,顱內壓增高癥狀及局灶癥狀,而小腦型腫瘤為走路不穩(wěn)等共濟失調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