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免費問醫(yī)生

龍線蟲病

  龍線蟲病又稱幾內亞蟲感染,是由麥地那龍線蟲成蟲寄生于人體所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成蟲寄生于人體深部結締組織及皮下組織,可伸出體外。主要臨床表現為慢性皮膚潰瘍。

目錄
1.龍線蟲病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2.龍線蟲病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3.龍線蟲病有哪些典型癥狀 4.龍線蟲病應該如何預防 5.龍線蟲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龍線蟲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yī)治療龍線蟲病的常規(guī)方法

1龍線蟲病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龍線蟲病系麥地那龍線蟲感染。麥地那龍線蟲成蟲長圓筒形,白色、勻滑,前端鈍圓,尾端較小,并向腹面彎曲。頭部隆起,口呈三角形,口周有內環(huán)乳突六個(腹背側各兩,兩側各一),外環(huán)乳突4對。口囊短小,后接食管,食管前端為纖細的肌質,后端為長大的腺質部分。腸扁平。雌蟲大小為(60~120)cm×(0.9~2)mm,雌蟲的卵巢、輸卵管及子宮成對,子宮內含大量第一期幼蟲;雄蟲長12~40mm,寬0.4mm。

  雌蟲排出幼蟲入水,幼蟲在水中可生活7天,被中間宿主劍水蚤(cyclops)吞食后,即從腸腔穿過腸壁,移行至體腔內,在25℃時經12~14天,二次脫皮即具感染性。如人誤飲含有感染期幼蟲的劍水蚤所污染的水后,在宿主胃內經消化液的作用,幼蟲從蚤體逸出,到達十二指腸。據動物實驗,逸出的幼蟲于13h后鉆入犬的腸壁,10~12天到達腸系膜,15天到達胸腹肌肉。21天移行至皮下組織,于感染后的3個半月內到達腋窩和腹股溝區(qū)。幼蟲在移行過程中進行第三次脫皮,變?yōu)槌上x,并行交配。雌蟲的受精時間約在感染后第3個月。雄蟲于交配后即死亡。成熟雌蟲于感染后第8~10個月移行至宿主肢端皮下組織,蟲頭向外頂著皮膚,由于蟲體的壓力及分泌的毒素作用,使局部皮膚產生丘疹,繼而變成水皰破潰。蟲體移行具有“向地性”(geotropism),往往前端朝向地面,朝向下肢。當患病部位與水接觸時,雌蟲受刺激,蟲體前端自潰瘍處伸出,由于內部壓力大及衰老,蟲前部體壁破裂,子宮從裂口脫垂而出,向水中排出大量幼蟲,其數目可超過50萬/次。宿主離開水源后,雌蟲縮回皮下組織,待下次與水接觸又重復此過程,直至體內全部幼蟲排出,雌蟲即很快死亡,并被組織吸收。

  麥地那龍線蟲常侵犯的部位為四肢和軀干的結締組織,感染期幼蟲在患者體內移行和發(fā)育過程中,所在部位無任何病變。成蟲成熟時,穿過結締組織,朝下移行。85%病例的寄生部位在小腿以下(跖骨間、腳底或踝部),但也可發(fā)生于生殖器官、臀部、上肢或背部,偶見于其他部位,在成蟲移行至皮膚表面和準備排出幼蟲前,常常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當移行至皮膚表面時,在雌蟲躺伏處可見螫刺性丘疹,幾天后,受損部位起水皰,水皰可大至數厘米。水皰內為黃色液體,內含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多核粒細胞及相當數量的幼蟲。水皰形成時常伴有局部瘙癢和劇烈灼痛。水皰破裂后即形成一疼痛性的表淺的潰瘍,創(chuàng)面直徑1.25~1.8cm,中央可見一微小洞孔,孔徑如同普通探針頭大小,有時可見成蟲的部分軀體伸出洞孔。此時潰瘍若與水接觸,就流出含有幼蟲的乳狀液體。幼蟲排出呈間隙性,如沒有繼發(fā)感染,雌蟲10天左右死亡,易將其取出,潰瘍4~6周時愈合。在局部病變出現時,有些患者可出現過敏癥狀,如蕁麻疹、惡心、嘔吐、腹瀉、呼吸困難,甚至哮喘等,這可能系機體吸收雌蟲釋放的具有組胺性質的毒素所致。動物實驗亦證實這些癥狀屬于過敏反應,給山羊注射成蟲浸出液,可產生類似癥狀,而注射腎上腺素可迅速消除這些癥狀。水皰破裂后,全身癥狀隨之減輕。有時成蟲在其到達成熟階段前即死亡,仔細檢查,可在皮下捫及一硬的盤旋的索狀物,數月后可鈣化。

2龍線蟲病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龍線蟲病常見的并發(fā)癥有繼發(fā)細菌感染、滑膜炎、附睪炎、無菌性關節(jié)炎。關節(jié)強直和患肢萎縮可影響勞力。亦可引起眼部、心臟及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病變。若蟲體侵犯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可引起截癱。

3龍線蟲病有哪些典型癥狀

  龍線蟲病感染的第1年往往無癥狀,癥狀以小皰疹處的奇癢和灼痛開始。

  1、皮膚損害:雌蟲移行至皮膚,使皮膚出現條索狀硬結和腫塊、局部皮膚可發(fā)生瘙癢、強烈的燒灼感、疼痛、炎癥和水腫;寄生蟲數目可一個到多個,總數??缮儆?個或多于50個,最常見的好發(fā)部位常見于下肢足部,也可出現于手部、臂部甚至下頜部。當伸出皮膚的成蟲被損傷或搔裂時,可引起蕁麻疹、丘疹、水泡、膿泡、膿腫、潰瘍等癥狀;

  2、全身癥狀:頭暈、惡心、腹瀉,呼吸困難、嘔吐、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等。

  3、繼發(fā)感染:約50%的病例可發(fā)生成蟲移行途徑的繼發(fā)感染,繼發(fā)葡萄球菌、鏈球菌感染將會在皮膚潰瘍處發(fā)生,同時引起蜂窩織炎,亦可感染破傷風梭狀芽孢桿菌,從而引起破傷風。嚴重的蜂窩織炎將會發(fā)生在蟲體在組織內破裂時可,同時會造成蟲體周圍形成膿腫。

  4、其他癥狀:若蟲體在排出或抽拉過程中斷裂和幼蟲漏逸至組織內,則可發(fā)生嚴重的炎癥反應而引起致殘性劇痛。中樞神經系統(tǒng)若被蟲體侵犯,將導致截癱。有時幼蟲進入關節(jié)腔內引起無菌性關節(jié)炎。另外曾經也有出現在眼部、心臟及泌尿生殖系統(tǒng)發(fā)現成蟲及其所引起病變的報道。后遺癥有滑膜炎、關節(jié)強直和患肢萎縮等。

4龍線蟲病應該如何預防

  預防龍線蟲病應做到:改良衛(wèi)生習慣、嚴禁患者污染水源、改進梯井結構、改變取水方式和禁飲生水。對于有可疑污染的水源應使用煮沸或加氯消毒殺死水中的劍水蚤是避免飲水感染的簡便方法。生物方法為在有劍水蚤的水域中飼養(yǎng)嗜食劍水蚤的魚類(如柳條魚),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或是用奶酪包布(一種粗布)過濾飲用水。藥物預防可選乙胺嗪每天5mg/kg連服3d,每月用藥一個療程。

5龍線蟲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龍線蟲病的確診需進行以下檢查:

  1、皮膚檢查:用少許水置于傷口上,取少量傷口表面的液體至載玻片上,在低倍境下檢查運動活躍的幼蟲;檢查雌蟲,若雌蟲自傷口伸出即為最可靠的確診依據;深部膿腫可經穿刺吸膿,鏡檢幼蟲。

  2、X線檢查:發(fā)現已死的鈣化蟲體。

  3、血象:血內嗜酸性粒細胞增高。

  4、關節(jié)積液檢查:查見幼蟲。

  5、免疫學檢查:蟲體抗原皮內試驗及熒光抗體檢查有輔助診斷意義。

6龍線蟲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龍線蟲病在飲食上應注意:不飲用生水或不干凈的水。避免飲水感染的簡便方法是通過煮沸或加氯消毒來殺死水中的劍水蚤?;蚴怯媚汤野迹ㄒ环N粗布)過濾飲用水。

7西醫(yī)治療龍線蟲病的常規(guī)方法

  龍線蟲病尚無特效療法,摘出蟲體是惟一可靠方法。

  1、化學療法:阿苯達唑15~20mg/(kg·次),2次/d,服2天或3天,或甲硝唑(metronidazole)400mg/次,3次/d,服10~20天,可迅速緩解癥狀,并減輕局部炎癥與水腫,促進蟲體自行排出或較易摘除。

  2、取蟲療法:自古以來,本病流行區(qū)居民習慣采用這一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即將暴露的蟲頭端纏縛于一根小棒上,慢慢卷繞其蟲體,每次可卷出5cm長,每天重復1次,約3周可將蟲體完全卷出。若整個蟲體已在皮膚內或在深部膿腫內,可采用外科手術取出。

  3、對癥治療:包括抗過敏、止痛、抗感染及破傷風抗毒素對癥治療。皮膚局部可用氫化可的松軟膏涂布。

  該病一般預后良好,若蟲體侵犯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可引起截癱。

當前城市:
全部
【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