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免費問醫(yī)生

頭部鱗狀細胞癌

  鱗狀細胞癌(簡稱鱗癌),起源于表皮或附件的角朊細胞。鱗癌多見于老年男性,好發(fā)于頭皮、面部、頸和手背等暴露部位。鱗狀細胞癌隨著腫瘤的發(fā)展,可能并發(fā)軟骨、肌肉、骨骼等部位損害。

目錄
1.頭部鱗狀細胞癌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2.頭部鱗狀細胞癌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3.頭部鱗狀細胞癌有哪些典型癥狀 4.頭部鱗狀細胞癌應該如何預防 5.頭部鱗狀細胞癌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頭部鱗狀細胞癌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yī)治療頭部鱗狀細胞癌的常規(guī)方法

1頭部鱗狀細胞癌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自從1775年Percivalpott首次報道掃煙囪工人因接觸煤煙發(fā)生陰囊鱗癌以來,鱗癌的發(fā)病機制為人們所注意。環(huán)境因素中的陽光、濕度、煙霧和氣候,種族因素的遺傳、膚色等與鱗癌的發(fā)生有密切關系。

2頭部鱗狀細胞癌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鱗狀細胞癌隨著腫瘤的發(fā)展,可能并發(fā)軟骨、肌肉、骨骼等部位損害。本病的并發(fā)癥主要有以下兩種。

  1、感染:潰瘍是鱗狀細胞癌的主要臨床特征。癌前常有慢性潰瘍并感染,亦可在癌后并發(fā)感染。感染時,壞死組織分解產生惡臭。

  2、骨髓炎或骨膜炎:鱗狀細胞癌向深部浸潤時,可累及下方深部的骨骼組織,發(fā)生骨髓炎或骨膜炎。

3頭部鱗狀細胞癌有哪些典型癥狀

  原發(fā)性鱗癌少見,早期為一小的丘疹、結節(jié)狀或呈疣狀突起,淡紅色,表面粗糙,生長迅速,易破潰并向周圍浸潤。繼發(fā)性鱗癌多見,按臨床形態(tài),通常有兩型:

  1、菜花型

  初為浸潤型小斑塊、小結節(jié)或潰瘍,之后呈乳頭狀至菜花樣隆起,淡紅色,基底較寬,質硬。皮損表面可見毛細血管擴張,伴有鱗屑和結痂,中心區(qū)常有釘刺樣角質。若將其剝離則底部易出血,此型以面部和四肢多見。

  2、深在型

  初為淡紅色堅硬結節(jié),表面光滑,逐漸增大,中央出現臍凹陷,周圍有新結節(jié)形成。破潰后形成火山樣潰瘍,邊緣隆起外翻,質硬,潰瘍底面高低不平。創(chuàng)面有污垢壞死組織和膿樣分泌物,散發(fā)惡臭。病變發(fā)展較快并向深層浸潤可達顱骨,可有早期區(qū)域性淋巴結轉移。亦有經血道轉移者,但罕見。

4頭部鱗狀細胞癌應該如何預防

  鱗癌為高度惡性腫瘤,預后極差。預防主要是針對可能的誘發(fā)病因進行。去除致病因子和誘因是預防本病的關鍵。平時注意避免過度日曬和紫外線、X線照射,及頻繁接觸砷、瀝青等化學物質。對長期不愈的慢性潰瘍或黏膜白斑等要積極治療并定期檢查,有助于防止鱗狀細胞癌的發(fā)生。

5頭部鱗狀細胞癌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頭部鱗狀細胞癌的檢查方法主要是腫瘤標志物檢測、皮膚涂片顯微鏡檢查、皮膚彈性檢查、皮膚顏色檢查。腫瘤標志物是反映腫瘤存在的化學類物質,可以提示腫瘤的性質,借以了解腫瘤的組織發(fā)生、細胞分化、細胞功能,以幫助腫瘤的診斷、分類、預后判斷以及治療指導。

6頭部鱗狀細胞癌病人的飲食宜忌

  頭部鱗狀細胞癌患者應注意多食富含硒的食物,如海產品、動物肝腎、蛋制品、堅果等。硒能增強細胞抗氧化能力,調節(jié)內分泌和新陳代謝,清除體內毒素,對于預防癌癥有奇效。

7西醫(yī)治療頭部鱗狀細胞癌的常規(guī)方法

  本病應根據病變大小、病期以及病人年齡和全身性情況選擇適當治療方法。

  一、手術治療

  頭皮鱗癌宜采用一次手術切除。切口應距腫瘤周圍邊1~2cm,深度則應按腫瘤侵犯程度來確定。手術原則是盡可能作廣泛根治。缺損顱骨范圍不大者,一般不作修補。有患側枕部、耳后和頸部淋巴結轉移者,應行清除術,術后應輔以放射治療。

  二、放射治療

  凡不適宜手術或有手術禁忌者,可選用X線或鐳γ線治療。根據病灶大小、深淺來決定劑量與療程。小于2cm的淺表病灶采用50kV接觸治療2~3周;小于5cm,厚度不超過0.5cm者采用120~140kV中度X線治療2~3周;大于5cm,厚度超過5cm以上者用160~180kV深度X線治療3~5周。

  三、激光治療

  激光治療適用于小而淺表病灶。

  四、藥物治療

  1、局部用藥:藥物以皮癌凈為主,并結合中草藥治療。

  2、全身用藥:肌內或靜脈注射博來霉素,1次/d,15mg/次,總劑量為600~900mg。

當前城市:
全部
【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