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工具 免費問醫(yī)生

樞椎椎體骨折

  樞椎椎體骨折的報道不多,實際上這種損傷并非不常見,只是散在于Hangman骨折和齒狀突骨折的報道中。一些不典型的Hangman骨折的報道實際上是樞椎椎體骨折,而Anderson-D'Alonzo分類的Ⅲ型齒狀突骨折從其定義上就是樞椎椎體骨折,而非齒狀突骨折。

目錄
1.樞椎椎體骨折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2.樞椎椎體骨折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3.樞椎椎體骨折有哪些典型癥狀 4.樞椎椎體骨折應該如何預防 5.樞椎椎體骨折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樞椎椎體骨折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yī)治療樞椎椎體骨折的常規(guī)方法

1樞椎椎體骨折的發(fā)病原因有哪些

  樞椎椎體骨折的部位位于齒狀突基底部和雙側椎弓根之間,按照骨折的形態(tài),可分為三型:

  一、Ⅰ型:骨折線呈冠狀排列的垂直的樞椎椎體骨折,其機制包括:

  1、比引起一個Hangman骨折的暴力略少伸展,并伴一個小的軸向載荷的暴力作用引起樞椎體部背側部位的垂直骨折。

  2、主要的軸向壓縮載荷加伸展暴力作用于額頂部,引起椎體背側部位的垂直骨折加C23椎間盤前部斷裂,C2椎體前下緣撕脫骨折,伴C1和C2大部椎體的過伸。

  3、屈曲暴力加軸向載荷作用于枕頂部,引起C2椎體背側垂直骨折,椎間盤斷裂,C2復合體(寰椎和樞椎大部分椎體)前移和前縱韌帶撕裂。

  4、屈曲加牽張暴力可引起樞椎椎體后部骨折,椎間盤部分斷裂和C2復合體屈曲。

  5、一個急性過伸和旋轉的暴力,因Schneider等曾簡短地描述了1例類似的骨折,是因絞索套的繩結放置于耳下位置而發(fā)生的。

  二、Ⅱ型:骨折線呈矢狀方向的垂直樞椎骨折,即樞椎側塊骨折或樞椎上關節(jié)突骨折,其損傷機制是軸向壓縮和側屈暴力通過枕骨踝傳導到寰椎側塊再傳遞到樞椎側塊,引起壓縮性骨折。

  三、Ⅲ型:骨折線呈水平方向的樞椎體部骨折,即齒狀突Ⅲ型骨折,此處不作贅述。

2樞椎椎體骨折容易導致什么并發(fā)癥

  在本病的病例中,Ⅰ型骨折的患者伴隨神經損害的概率較高。因樞椎椎體前半部分連同寰椎向前移位,而樞椎椎體后側骨折碎片仍留在原位,從而造成脊髓受壓的危險,但也有神經功能完整僅有頸部劇烈疼痛主訴的報道。Ⅱ型骨折的患者一般不伴有神經損害癥狀,僅有局部癥狀,頸部疼痛、僵硬。

  本病其它的并發(fā)癥還包括:脊髓、椎動脈損傷及腦脊液漏等。

3樞椎椎體骨折有哪些典型癥狀

  樞椎椎體骨折的臨床表現(xiàn)特點依骨折類型有所不同,Ⅰ型骨折的患者伴隨神經損害的概率較高,因樞椎椎體前半部分連同寰椎向前移位,而樞椎椎體后側骨折碎片仍留在原位,從而造成脊髓受壓的危險,但也有神經功能完整僅有頸部劇烈疼痛主訴的報道,Ⅱ型骨折的患者一般不伴有神經損害癥狀,僅有局部癥狀,頸部疼痛,僵硬。

4樞椎椎體骨折應該如何預防

  注意生產生活安全,確保人身安全,避免外傷是本病防治的關鍵。另外在治療時還需特別注意防止脊髓損傷,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并發(fā)癥。

  骨折的預防與保護的幾種方法:

  1、練功強身:應積極長期地堅持鍛煉,增多在戶外活動時間,多呼吸新鮮空氣,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蛇x擇散步、慢跑、太極拳、保健操等項目。多活動能使血液中的鈣質更多地在骨骼內存留,因而提高骨的硬度,能有效地減少骨折的發(fā)生。

  2、多曬太陽:陽光可以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而鈣的代謝依賴維生素D的作用;陽光中的紫外線能促進體內鈣的形成和吸收,維持正常的鈣磷代謝,使骨骼中鈣質增加而提高骨的硬度。

  3、未病先防:老年不宜到人多和車多的地方活動,下雨、下雪或地上積水、結冰時不要外出,以免跌倒而發(fā)生骨折。不要攀登梯子或爬高活動,不宜在陡坡上行走,因老年下肢無力,反應遲鈍而易跌倒。平時出門時,須緩步慢行,若有眼花、耳聾、頭暈等癥狀時盡量減少外出,必須外出時要有幫助攙扶走路或手拄拐杖。夜間上廁所之前,應先在床沿坐上片刻,以使腿部肌肉力量處于興奮狀態(tài),并可防止體位改變時的一時性低血壓的發(fā)生。洗澡時,要準備好小凳子,坐著穿褲和鞋,防止跌倒。

  4、飲食調攝:多吃蔬菜、蛋白質和富有維生素的飲食,可防止骨質疏松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骨折早期飲食宜清淡,以利于祛瘀消腫,后期應偏味重,選擇合適的飲食調補肝腎,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復。

  5、密切觀察:當遭受損傷后,如懷疑有骨折應及時去醫(yī)院診治。在轉送途中,應采取必要的臨時固定措施。如上肢骨折應用木板將手臂固定,木板長度應超過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jié)面。也可將骨折的手臂與胸部縛在一起固定。下肢骨折可用長木板將傷肢縛扎在一起,木板長度上至腋下,下應超過腳跟,或可將患肢與另一健肢縛扎在一起固定。脊柱骨折應由雙人平行搬至木板上縛扎固定,頸椎骨折應將頭部兩側用沙袋墊好,限制頭部活動,然后才能送醫(yī)院。如有出血,應用清潔布臨時包扎傷口,然后用止血帶結扎。一般止血帶結扎時間每次不超過1小時,每隔1小時可放松止血帶1~2分鐘,以看到鮮血流出為止,可防止因結扎時間過長而引起肢體缺血壞死。用石膏等方法作骨折固定后,24小時內須密切觀察傷肢末端皮膚色澤的變化和腫脹情況。如發(fā)現(xiàn)腫脹加劇,皮膚有瘀紫應立即就診,放松或拆除石膏,以防因石膏固定太緊而引起肢體缺血、回流不暢而壞死。骨折固定期應遵醫(yī)囑定期復查。

  6、功能鍛煉:在醫(yī)生指導下積極鍛煉未受傷的關節(jié),每天每小時一百次,能避免關節(jié)僵硬、攣縮和肌肉萎縮。采用輕按摩的方法自我按摩,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有利于骨折的恢復。

5樞椎椎體骨折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對本病的檢查主要有X線檢查,CT和MRI檢查三種:

  1、普通X線檢查:頸椎側位片和矢狀面的斷層對Ⅰ型骨折的診斷非常有用,側位片可顯示骨折線通過樞椎椎體背側,椎體的前方大部分和寰椎一道向前移位,并伴屈曲或伸展的成角畸形,而其椎體后,下部位仍在原處,位于C3椎體上方的正常位置,斷層以片可清楚顯示骨折線及骨折塊移位的情況,開口位片和冠狀面的斷層片對Ⅱ型骨折的診斷非常有價值,可顯示樞椎側塊塌陷,寰椎側塊進入樞椎上關節(jié)面,Ⅲ型骨折見本章第一節(jié)。

  2、CT:尤其是CT三維重建對了解骨折的全面信息非常重要。

  3、MRI:對軟組織的良好分辨率使其在脊髓損傷中使用廣泛;同樣,在樞椎椎體骨折患者中,MRI可清楚顯示脊髓損傷和受壓的情況。

6樞椎椎體骨折病人的飲食宜忌

  一、骨折食療方

  1、赤小豆適量煎,加赤砂糖少許溫*之,本方適用于活血化瘀期。

  2、豬骨頭1000克,黃豆250克,加水小火燒爛,加鹽姜調味分飲食之。

  3、豬脊骨一具,洗凈,紅棗120克,蓮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燒爛,加姜鹽調味分多次飲之。

  4、鮮湖蟹2只,取肉(帶黃),待粳米粥熟時,入蟹肉,再加以適量生姜、醋和醬油

  5、烏雄雞1只(約500克),去皮毛內臟,洗凈,“三七”5克切片,納入雞肚中,加少量黃酒,隔水清燉,熟后用醬油蘸

  6、生黃芪30~60克,濃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食。

  7、當歸20克,黃芪100克,嫩母雞1只,加水同煮湯食用。

  8、紫丹參50克,洗凈,加水煮,取汁,其汁與豬長骨1000克、黃豆250克同煮,待爛熟,加入少量桂皮、鹽即成。

  二、骨折患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多吃肉骨頭,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脹氣或不消化食物,忌過食白糖,骨折禁飲果子露。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詳細請咨詢醫(yī)生)

7西醫(yī)治療樞椎椎體骨折的常規(guī)方法

  樞椎椎體骨折的治療仍應以保守治療為主,根據(jù)每個患者的獨特的損傷機制,采取不同的治療。對無神經損害,無明顯移位的患者行石膏固定;有移位的患者行牽引復位,注意事項同第二節(jié)治療。對屈曲加牽張暴力所致?lián)p傷的患者,牽引可能造成移位加重或過牽,需改用Halo支架固定,并在影像學監(jiān)視下略作加壓,對伴有神經損害的患者,可先行牽引復位,密切觀察,同時多種的影像學檢查明確骨折移位情況和脊髓受壓情況,如能復位,癥狀改善,可繼續(xù)維持牽引。如癥狀無改善或癥狀改善后停滯,則根據(jù)影像學檢查顯示脊髓壓迫的部位選擇手術的入路及術式。對Ⅱ型骨折不能復位者,為防止長期的不穩(wěn)、畸形融合和退變性寰樞關節(jié)炎也可考慮行后路融合手術。

當前城市:
全部
【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