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藥 【別名】旁其、矮樟
適應(yīng)癥烏藥具有行氣止痛、溫腎散寒的功效??芍髦涡馗姑{肋悶痛、腹脘脹痛、寒疝腹痛、痛經(jīng)、尿頻、遺尿等。
烏藥,中藥名。為樟科植物烏藥的干燥塊根。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細(xì)根,洗凈,趁鮮切片,曬干,或直接曬干。
【生長分布】
主產(chǎn)于浙江、安徽、湖南、廣西等地。
【性味歸經(jīng)】
性溫,味辛。歸肺、脾、腎、膀胱經(jīng)。
【主要來源】
本品為樟科植物烏藥的干燥塊根。
【形態(tài)特征】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片革質(zhì)或近革質(zhì),卵形、寬橢圓形至近圓形;傘形花序腋生;每花序一般有7朵花,并有一苞片。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細(xì)根,洗凈,趁鮮切片,曬干。
【性狀鑒別】
呈紡錘狀,略彎曲;表面黃棕色或黃褐色;斷面可見年輪環(huán)紋。
【功能主治】
烏藥具有行氣止痛、溫腎散寒的功效??芍髦涡馗姑{肋悶痛、腹脘脹痛、寒疝腹痛、痛經(jīng)、尿頻、遺尿等。
【用法用量】
煎服,3~9克。
【使用注意】
氣虛、內(nèi)熱者忌用。
【偏方妙用】
1、治跌撲損傷:烏藥3克,威靈仙5克。水煎服,每日1劑。
2、治風(fēng)濕麻痹:烏藥8克,沉香6克,人參、甘草各3克。共研為末,姜鹽湯送服。
標(biāo)簽:


相關(guān)文章
專家科普視頻推薦精選問答
常見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