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彩牛養(yǎng)生 > 養(yǎng)生常識 > 養(yǎng)生湯粥 > 正文
導讀初秋時節(jié),不少地方仍然是濕熱交蒸,以致脾胃內虛,胃腸道消化液不足,入秋后就必然發(fā)生“燥癥”,吃些粥食,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中醫(yī)講究“培土生金”,脾胃調理好了,肺臟就會受益了,那么什么粥能防肺燥呢?小編給大家推薦5款秋季防肺燥粥。...
初秋時節(jié),不少地方仍然是濕熱交蒸,以致脾胃內虛,胃腸道消化液不足,入秋后就必然發(fā)生“燥癥”,吃些粥食,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中醫(yī)講究“培土生金”,脾胃調理好了,肺臟就會受益了,那么什么粥能防肺燥呢?小編給大家推薦5款秋季防肺燥粥。
甘蔗粥
用新鮮甘蔗,榨取汁約100-150毫升,兌水適量,同粳米煮粥。
本藥粥功能清熱生津、養(yǎng)陰潤燥,適用于熱病恢復期,津液不足所致的心煩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結等。
黃精粥
選用干凈的黃精10-30克,煎取濃汁去渣;或用新鮮黃精30-60克,洗凈后切成片,煎取濃汁,去渣、同粳米煮粥,粥成時加入白糖適量即可。
本藥膳功能補脾胃,潤心肺。適用于脾胃虛弱、體倦乏力、飲食減少、肺虛燥咳,或干咳無痰、肺癆咳血。
玉竹粥
先將新鮮肥玉竹50克洗凈,去掉根須,切碎煎取濃汁后去渣,或用干玉竹20克煎湯去渣,入粳米,再加水適量煮為稀粥,粥成后放入冰糖,稍煮沸即可。
本藥粥滋陰潤肺、生津止渴,適用于肺陰受傷。肺燥咳嗽、干咳少痰或無痰,或高熱病后、煩渴、口干舌燥、陰虛低熱不退等。
沙參粥
先取沙參15-30克,煎取藥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熟時加入冰糖同煮為稀薄粥;或用新鮮沙參30-60克,洗凈后切片,煎取濃汁同粳米、冰糖煮粥服食。
本藥膳功能養(yǎng)胃、潤肺、祛痰、止咳,適用于肺熱肺燥、干咳少痰,或肺氣不足、肺胃陰虛的久咳無痰、咽干,或熱病后津傷口渴。
生地粥
將生地黃25克(鮮品)細切,用適量清水在火上熬沸約半小時后,潷出汁,再復熬一次;合并藥液濃縮至約100毫升,備用;將75克粳米淘洗,煮成白粥,趁熱摻入生地汁攪勻,食時可加白糖少許調味。
本藥膳具有滋陰益胃,涼血生津之功,可用于陰虛潮熱、盜汗、久咳、咳血、食少、消瘦、熱癥心煩、口渴以及睡起目赤,良久難消等。
溫馨提示:中醫(yī)有五味入五臟的說法,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腎、甘入脾,而秋天正是容易“肺燥”的時候,尤其不適合吃辣,如辣椒、生姜、蔥、蒜類。